金属探测器原理

 金属探测器根据探测原理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1.交流金属探测器
交流金属探测器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探测磁性和非磁性金属。交流金属探测器配置一个发射线圈,用于发射交流磁场,以及两个彼此相对的、配置不同的接收线圈。金属检测是通过将样品放置在发射线圈和两个接收线圈之间的空间中进行的。
 
如果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样品中没有金属,两个接收线圈将从发射线圈接收相同强度的磁力线。但是,如果样品中存在磁性金属,该金属将被发射线圈发出的交流磁场磁化,磁力线会被吸引到金属上,导致两个接收线圈接收的磁力线产生差异,从而能够检测到金属。磁性金属的例子包括铁、钴和镍。
 
另外,当存在非磁性金属时,来自发射线圈的交流磁场会在非磁性金属周围产生涡流。由于这些涡流而变化的非磁性金属周围的磁场被接收线圈检测到,从而可以检测金属。非磁性金属的例子包括铝、铜和不锈钢。
 
此外,一些交流金属探测器会从发射线圈发射多个频率的磁场线。这是因为最佳检测频率会根据金属的种类和形状而变化。通过依次发射多个频率的磁场线,可以实现最佳检测效果。
 
2.直流金属探测器
直流金属探测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探测到混入铝包装的蒸煮食品、零食等中的磁性金属。直流金属探测器使用永磁体对样品施加磁场。
 
如果样品含有磁性金属,金属会被磁化,其内部自旋会朝着一个方向排列。当样品中的金属穿过两个自旋对齐的拾取线圈(称为拾取线圈)之间时,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产生电动势,通过检测电动势可以判断金属是否存在。
 
由于铝是非磁性金属,因此它不会被磁化,并且只能检测到样品中的磁性金属。

下一篇:金属探测器应用